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

被父母抓到田地干农活,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只要是干农活,都要蹲身弯腰,而且都是力气活,一天下来特别劳累。尤其是割禾、插秧,始终无法直腰,真的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长时间弯腰,不但特别劳累,也特别单调枯燥。

每当被父母叫做走向田间地头,心里特别不情不愿,看着同龄的小伙伴,有些还正在玩耍,就觉得特别委屈。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好在年纪,父母也很少责骂,最多是催促几声。

再怎么拖拉,弯腰割稻、插秧的结局,是无法改变的。好不容易挨到下田,又会想着偷懒。割禾时会将腰弯得很低,人小水稻容易遮掩,看起来似乎是在割稻子,其实有可能蹲在哪里,用镰刀划着烂泥。

插秧时会将一只手撑在膝盖上,支撑着劳累乏味,支撑的手中拿着一把秧苗,另一只手掰出二三根,慢慢插到泥土里。农村人将这样的偷懒称为“磨佯工”,意思是假装在干活,其实是在混日子打发时间。

姐姐是不会这样做的,很小的时候,她就掌握了割稻插秧的技巧,动作和母亲一样熟练。不管做什么事情,从来没见她有过“磨佯工”。

不管割水稻还是插秧,如果要赶速度,腰必须深深低下,并且快速起伏,因为秧苗是一颗颗栽种,水稻是一颗颗独立生长的,每收割一颗或者栽种一颗,都得弯着腰起伏一次。

割水稻时要连续收割,连续抓握,到一只手握不下时,拿着镰刀的手,顺势捋出几根水稻上的长叶,在割下来的一把水稻上缠绕一圈,稍作束缚放在身后,然后再向前收割。

束缚好的水稻不能随便乱扔,要整齐交叉叠成垛。因为水稻收割下来之后,还要用打谷机打脱谷粒。叠成垛才好搬运到打谷机旁,稍作束缚才好拿起脱粒。

水稻的叶子,边沿像“疤茅”一样,也是生长着倒刺的,收割水稻要抓握要缠绕,常常会伤到手,俯身下去,常常还会伤到脸。这样造成的伤害,虽然轻微,但也有刺痛感。

茂密的水稻中,还生长着无数细小昆虫,会叮咬人,我们叫作“蚂蠓”,意思是比蚂蚁还小。不知道是因为受到惊吓,还是需要吸食血液,每当收割水稻时,都会受到它们的侵袭,“蚂蠓”虽小,咬在身上疼痛感也非常强烈。

受叶片刺伤,受“蚂蠓”叮咬,不但是真正的累,而且是真正的苦。长年下来,山民的手掌都是厚茧,一场收割之后,脸上常是叶片划拉和“蚂蠓”叮咬,留下的红色斑点。

打谷机利用的是杠杆原理,一根杠杆一头连着踏板,一头连着一个大齿轮,齿轮再契合着一个小齿轮,这个小齿轮固定在一根轴承上,轴承上装着一个大大的转轮,转轮上安装了弯曲的铁丝,这些弯曲的铁丝,就是用来脱粒的。

踏板前还安装了一排木板,与打谷机底座相连,既能防止打谷机陷入泥土中,又方便人站立。靠人力踩下踏板,通过轴承连接,反复之下,能带动转轮飞快转动。

打谷机的后边,用木料或者铁皮,制作了一个斗,底部平展,四沿很高,前端竖直,后端倾斜,大小恰好能嵌入底座,有勾子与底座勾连。

这样的设计,轻便省力,有利于水田中不下陷,有利于水田中拖拽前进,有利于盛装脱下来的谷粒,有利于将谷粒扒出,装入箩筐或者蛇皮袋。

蛇皮袋不是蛇皮做成,而是由塑料条编制而成,山民购买化肥,一袋袋的化肥,正是用这种塑料制成的袋子包装,化肥用完,袋子留下正好用来装稻谷。

蛇皮袋比起箩筐来,更轻便更结实,水中浸泡也不会损坏,每个袋子都被山民收集好,用来在水田盛装谷粒,再好用不过。塑料条编制的效果,看起来像蛇皮,也坚韧如蛇皮,因此得到蛇皮袋的称呼。

相比于麻袋,蛇皮袋要小许多,用来装稻谷,重量恰好能够承受,后来逐渐取代了麻袋,成为装运粮食的主要盛具。

晴天头戴草帽顶着烈日,雨天头戴斗笠披着塑料膜遮风挡雨。春夏雷雨天气多,雷雨来时又凶又猛,回家稍微慢点闪电似乎就劈在脚下。

农村防雷知识不懂,小时候,有一次爬到路边,一位父母的熟人,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把我带去外婆家,半路下起雷雨,闪电雷鸣狂风大作,他竟带着我在一颗突兀的大樟树下避雨,父亲知道后,直呼侥幸。

自打记事起,父亲一直有个收音机,不管做什么,总喜欢把收音机放在边上,边听边做。多多少少消除了些干农活时的疲劳,减少些单调烦躁。

收音机不大,四四方方的扁长体,大小与农村建房用的砖头差不多,一个喇叭几乎占据了整个平面,喇叭上方一排刻度,用来标记频率,代表电台。

一个黑色的皮套包裹,上面还有一个肩带,可以提在手中,也可以背在肩上。对应喇叭的位置,钻了些小孔,保证不会隔挡音量,开了个窗空出频道,两边留出了调节音量和频道的旋扭。

那时候的农村,电器太少,除了手电筒,能够见到的可能就是收音机了。但也不多见,不但是因为价钱昂贵,购买不起,还是因为它要消耗电池,增加了额外开支。

秧苗插播之后,常有杂草生长,影响水稻生长,侵占施撒的肥料,在秧苗还未长成之前,就要耘田清除,秧苗生长很快,一次耘田之后,青翠茂密,完全覆盖了稻田,就不怕杂草影响了。

每个人都有一根棍子,有的用粗壮的小水竹做成,有的用结实通直的木棍做成,我们叫它“耘禾棍”,在耘田时,用来支撑身体。

拄着“耘禾棍”,一脚支撑,一脚搅拌成行成垅的秧苗空隙处泥土,交替前行,不但能将杂草清除,踩入泥土中,也能将肥料很好的与泥土混合,稻田施肥,一般都是在耘禾时进行。

耘禾时不用弯腰,一人几行并排前行,收音机一般由父亲背着,几姊妹拄着“耘禾棍”追逐跟随,就为了听收音机里讲述的一个个童话故事,或者长篇小说。

更多的时候,要弯腰要搬运要挑重,无法背着收音机,有时将它放在附近田梗上,有时放在稻草垛上,上面用个草帽盖住挡住烈日。

第一次听到收音机里的少儿节目,就入了迷,“哒嘀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优美的旋律陪伴了整个童年,每当这个时候,风雨无阻,一定会聚在收音机旁。

除了了少儿节目,最喜欢的是长篇小说,或者是长篇评书,一天播一段,听完一部小说或者评书,不知道要多少天。最熟悉的播讲人是单田芳,记忆最深的是他每次说完之后,留下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单田芳播讲的评书有许多,比如《三侠五义》、《白眉大侠》,还有一些已经想不起名字了,都是在田地里干活时听完的,讲得太生动太传神太吸引人,每天播放的时间,都被我们记得牢牢的,第二天准时收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