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1章 朝归倭附(十一)皇家舰队?

对釜山的作战因为一场暴雨的到来而暂告终止,明、日两军以及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朝鲜军都不得不停止各自的行动,等待雨过天晴。

这一日,明军临时征用而来的金海郡衙已经挂起了经略行辕的大纛,大明文华殿大学士、平倭经略、南宁候高务实正在召集一场高级将领的小范围军议。

会议尚未开始,传令兵报有天使至,高务实出堂外领旨,方知皇帝对那批俘获的日舰动了心思。

不过,皇帝的圣旨里头其实没提这茬,只是单纯地就高务实出征以来的战果加以勉励,当然也少不得说几句战后必当重赏之类的话。

这些都是官面上的话,高务实一看圣旨中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就知道接旨之后得邀请传旨内臣一叙,以便搞清楚皇帝到底有什么事要和自己说。

来的这位天使说来也是巧了,乃是老熟人,真正的老熟人——前司礼监掌印大太监黄孟宇的亲外甥刘平。

刘平和高务实认识非常早,乃是当年高务实做太子伴读时代替朱翊钧去大同“观政大同火器”认识的。彼时黄孟宇时任钦差镇守大同地方太监,而刘平则是大同太监管下的三名监枪太监之一。

高务实初识他时,他就因为对当时官营军工火器生产、监督制度熟稔无比而被高务实赞许[参见本书卷一第126章奉旨观政(六)],所以后来高务实在帮黄孟宇高升之后,对刘平也颇为照顾。

再后来,黄孟宇成了“离退休老干部”,刘平在宫中没了直接靠山。虽说陈矩对他也不错,但毕竟陈矩自己屁股后面也有一大帮干儿子了,这照顾多少有点顾不过来,因此刘平就越发靠近高务实——当然这其实也是黄孟宇的交待。

高务实倒很念旧,的确帮衬了一些,于是刘平很快从钦差镇守福建地方太监调任回宫,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在四名秉笔中排名最末——前几年高务实伐元大胜之后,他又升了一位,现在排名四大秉笔太监的第三位。

不过秉笔太监这个位置……怎么说呢,多少有点像内阁的情况,那就是排在首位的首席秉笔太监才掌握实权——也就是兼任东厂提督。其后的三位则好比是打个辅助,实权就差太多了,除非皇帝对此人青眼有加,否则顶多算是首席秉笔太监的顺位继承人之一,实权方面全看捞到了什么差遣。

刘平的差遣说好不好,说差不差,他主要负责宫中的守卫相关事务——注意是只管宫中,出了宫之外的京师军务就不归他管了,在内廷系统之中,京师军务即京营事务,乃是御马监掌印太监的职权范围。

[注:不过现在因为高务实的京营军改,京营拆分成了禁卫军和生产建设兵团,所以御马监掌印太监的职权事实上被严重削弱了,几乎只剩下一点最基本的监督功能。当然内官的职权可大可小,归根结底要看皇帝放权多少。]

既然是老熟人、自己人,高务实也就没有太多拐弯抹角,直接问起了事情的内幕。刘平自然直言不讳,很快就把朝堂上的商议,包括皇帝在宫中与几位亲信内臣的讨论都与高务实说了。

原来皇帝在朝堂上的话虽然都是心里话,但他的话并未说完,他还有一部分想法没有当众说出来,这次却让刘平给高务实带了话来。

抛前扔后直入主题,简单的说就是皇帝也开始眼馋起海贸的生意来了。他想搞的舰队其实并非是“朝廷的舰队”,而是“皇帝的舰队”。

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就好比朝廷的钱其实分为户部和内帑两个部分一样,朝廷的钱在户部,皇帝的钱在内帑。

后世多数人恐怕都以为皇帝的内帑就是简单的从户部划拨一定比例,犹如很多欧洲国家的皇室收入一般,其实大谬不然,这里头完全不同。

要说清这個问题,需要先了解大明的财政收入由哪些部分组成,因为大明的财政收入构成十分复杂,所以需要分别去了解。

首先要知道大明的税收过程是怎么样的。大明各地都设有府库用来囤积收来的税赋,比如粮食、货物或者白银等等。在各地征收完赋税之后,就需要向两京的大型仓库输送,这个时候就需要区分,区分哪些属于是国家公有财产的仓库,哪些是皇帝私人的仓库。

户部所管辖的仓库主要是以太仓库为主的国库,左顺门、宝善门以东以及南城磁器各个仓库,这是户部所管辖的范畴。

而内府十二监、牺牲所、神乐堂、太常寺、光禄寺、国子监,还有太仆寺的常盈库以及工部的节慎库,则各有自己的仓库,都是这些部门自己的部门经费,原先户部是无权管辖的。

不过高务实就很生猛了,经过他当初的大户部改革,之后除了内府十二监,以上其余的衙门自主财权被全部收归户部了,所以目前还有独立财权的衙门,已经只剩下内府十二监。

内府十二监的财权高务实没动,毕竟宫里的事就连他也不好随便伸手——怎么伸手?皇后娘娘、皇贵妃娘娘做条肚兜也要提前报你高某人批准吗?太不像话了嘛。

所以,户部属于国家的外库,也就是通称的国库。

“内帑”则是明朝设置的“内府十库”,这属于是皇帝私人财产,有的人也说是“十二库”,区别就是有没有把“天财库”和“供用库”算作内府仓库的问题。总之如果不纠结,那就可以把这十二个仓库统称为是“内库”。

《明史》记载:“内府凡十库:内承运库,贮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而金花银最大,岁进百万两有奇。广积库,贮硫黄、硝石。甲字库,贮布匹、颜料。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丙字库,贮棉花、丝纩。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戊字库,贮甲仗。赃罚库,贮没官物。广惠库,贮钱钞。广盈库,贮纻丝、纱罗、绫锦、绢。

六库皆属户部,惟乙字库属兵部,戊字、广积、广盈库属工部。又有天财库,亦名司钥库,贮各衙门管钥,亦贮钱钞。供用库,贮粳稻、熟米及上供物。以上通谓之内库。”

其他仓库都可以简单知道名字就行,只有内承运库是需要去详细了解的。内承运库专门负责储藏金银,在内府十二库中地位最高,也就是后人最常说的“内库”或“内帑”,有明一朝但凡官员请“调发内帑”,指的就是这个“内承运库”。

不过这里有句话要注意,《明史》中此处说什么“六库属户部,乙字库属兵部,戍字、广积、广盈库属工部”之类的,可不要以为这些府库就真的归户部、兵部、工部管理了。

内库还是只能由皇帝自己决定用途和管理,户部可以派遣官员巡视和登记内库收支,但是无权管理。

工部只负责查验进入内库的东西,史载“洪武、永乐间,各处府县岁贡彩段,工部验中方送内库。”而此处户部只负责记账。

比如刘最在奏疏里曾提到的:“帑银属内府,虽计臣不得稽赢缩。”也就是说内府收支,哪怕是户部尚书这位“计臣”也不能完全了解实际账目到底多少,实际上的管理人员完全由宦官组成。

史载,内库置“掌印太监一员,近侍、佥书、太监十余员,掌司、写字、监工数十员”,

“掌大内库藏,凡金银及诸宝货总隶之。”

内帑的主要来源则是“金花银”。所谓“金花银”指的是明朝赋税改革后出现的特定名称的白银。

一般的说法认为,这玩意一开始是为了解决从南京迁往北京的文武官员俸禄支米在途中损耗的问题,于是有官员建议在江西、南京、浙江等地折米为绢布、白银等物,送到京城充当俸禄,这便是“金花银”之由来。

当时白银还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所以日常俸禄是支米折俸。后来改折漕粮,便用“金花银”作为俸禄发给在京武臣,其他多余的就全部纳入内承运库,成为了皇帝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凭什么要让“江西、南京、浙江等地折米为绢布、白银等物”?以大明文官的“气概”,你皇帝平白无故拿了一笔农赋作为金花银,那是他们能答应的吗?当然不能啊。

事实上,这笔钱从法理上来说还真就归皇帝个人所有,因为这里所谓的“西、南京、浙江等地折米”并非出自一般的百姓田地,而是皇庄皇田。

现在知道为什么迁都北京之后的大明历代皇帝也在京师周边搞了越来越多的皇庄吧?没错,就是因为皇庄的“折米”可以变成金花银充入内帑,作为皇帝的私有财产。

不过这里又有问题,高务实当年说动了朱翊钧,让他把京师甚至整个北直隶一带的皇庄皇田通过分期付款的赎买方式逐渐放归民间了。这样一来,皇帝的内帑收入就减少了,现在的内帑金花银几乎全靠南直隶及其附近的老皇田——这些田没有变化。

没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条:其一,南直隶一带不是实学派的主场,高务实暂时还没什么兴趣硬来,以免皇庄让出去之后没有回归百姓,反而全被南京勋贵和江浙财阀给占了;

其二,这里的皇庄大多是朱元璋那会儿就搞出来的,是皇帝真真正正的“祖产”,高务实一时半会儿也不想在各种层面到处“违背祖制”。

当然了,朱翊钧也并非完全就靠这笔“祖产”过日子,高务实也在商业层面给皇帝创收了。例如辽南盐场,这个盐场自从高务实在金复海盖兵备任上进行改制之后,皇帝就以盐场土地入了股,从此之后便躺在盐场上分红,经营则全交给高务实。

这笔分红一开始还不多,但这些年已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庞大了,五年前的时候皇帝就能从辽南盐场一年分红八十多万两银子,今年预计可能破百万两。、

看起来是不是很吓人?不,其实这个数目很正常,因为要知道掌握七八成长芦盐场产出的蒲州张家一年收入可是三百余万两呢。

当然了,这里头有“专卖区”的问题,也就是说辽南盐场改制之前,全国各大区域都是有“专营”的,各有各的专营区。

辽南盐场之所以没有被朝野抵制,主要一点妥协就是答应了不去别家的专卖区售卖,因此辽南盐场一直是靠开辟新贸易区赚钱的——除了早就有的辽东之外,如今所有的女真各部、东蒙古地区、朝鲜以及日本等地都是辽南盐场的售卖地。

其实朝鲜、日本很早就能自己煮海制盐,可是这技术水平哪里比得上京华的卤水晒盐成本低、产量高?当然很快就被打得丢盔弃甲,被辽南盐场霸占主要市场份额了。

顺带提一句,在这之后朝鲜和日本都提高了“明盐”的关税,而这也是高务实非要降服他们不可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高务实控制朝鲜朝廷而朱翊钧恍如未闻的理由之一。

你朝鲜居然敢侵害朕的内帑收益?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怕是不知道朕的染坊开得有多大!

当然,除了辽南盐场,高务实还在另外一些“合作项目”上也给皇帝奉上了一些分红,比起原先的北直隶皇庄来说,这笔生意皇帝肯定是划算的。

然而,朱翊钧还是会缺钱,因为前几年伐元胜利之后,高务实履行了他此前的一项承诺,由他名下的京华基建出资帮皇帝重修了三大殿。

然而高务实是只负责修房子的,装修这一块他不管——众所周知,如果不算土地价格,单单建筑成本其实并不高,真正“高档”的装修那才是无底洞。

现在三大殿修好了,装修当然必须得搞,而作为中兴大明的圣君,他万历天子哪怕为了纪念伐元成功也得把三大殿好好装修一下,必须得有天下至尊的气派才行。况且,既然装修了三大殿,那么后宫——包括慈庆宫、慈宁宫,是不是也得搞一搞?

没钱怎么搞?所以必须要搞钱——搞钱最快的,似乎看起来就是海贸啊……当年下西洋的船队就是皇帝自己搞的,现在天家也自己搞个船队这不过分吧?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阿勒泰的老西”、“书友20220303150356351”、“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谢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