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无限灵盒子1第一部分

阿列夫不动点系列

f(x)>x,有f(x)必然有f(f(x)),f(f(f(x)))……

所谓不动点,即f(x)=x,

将阿列夫数代入不动点,我们可得阿列夫不动点(ω_a=a)。

这其中包含阿列夫第一个不动点,阿列夫第二个不动点……

阿列夫第一个不动点>一切阿列夫数。

……

阿列夫个数不动点:

定义关系式g(x)=阿列夫第x+1个不动点。

g(x)=x即为阿列夫个数不动点。

阿列夫第一个个数不动点>一切阿列夫不动点。

……

阿列夫层数不动点:

定义关系式:g(x)=阿列夫第x+1个个数不动点。

g(x)=x即为阿列夫层数不动点。

阿列夫第一个层数不动点>一切阿列夫个数不动点。

………………

按照此套路如此类推,可继续得“阿列夫塔数不动点”“阿列夫塔群不动点”“……”

………………

一元函数φ(x)=阿列夫第x+1个不动点。

φ(x)的弱极限为φ(ω),可继续嵌套得φ(φ(ω)),此为第二弱极限,φ(φ(φ(ω)))此为第三弱极限……

这一切弱极限的极限为φ(φ(……φ(φ(ω))……)),我们用φ(Ω)代指该极限,我们称之为第一个强极限。

φ(Ω+1)=φ(Ω)的基础上,将0到φ(Ω)的路程再走一遍。

φ(φ(Ω))我们称之为第二强极限。

φ(φ(φ(Ω)))我们称之为第三强极限……

这一切强极限的极限我们写作φ(φ(……φ(φ(Ω))))=φ(1,0)。

φ(1,0)是二元函数φ的起点,它有两个变量,我们分别称之为“左变量”“右变量”,1就是个左变量,0是一个右变量。

右变量相当于一元函数φ,它需要经历一元函数φ的一切,才能使左变量“+1”

第一个弱极限是φ(ω,ω),第二个弱极限是φ(φ(ω,ω),φ(ω,ω))……

第一个强极限是φ(φ(φ(……φ(ω,ω),φ(ω,ω)……),φ(……φ(ω,ω),φ(ω,ω)……)),φ(φ(……φ(ω,ω)),φ(……φ(ω,ω))……))。我们简写为φ(Ω,Ω)。

第二个强极限为φ(φ(Ω,Ω),φ(Ω,Ω))……

强极限的极限为φ(φ(φ(……φ(Ω,Ω),φ(Ω,Ω)……),φ(……φ(Ω,Ω),φ(Ω,Ω)……)),φ(φ(……φ(Ω,Ω)),φ(……φ(Ω,Ω))……)),是三元函数φ的起点——φ(1,0,0)。

三元函数φ有三个变量,我们从左往右依次称之为左变量,中变量,右变量,左变量必须经历一元函数φ的一切才能使中变量“+1”,中变量+左变量必须经历二元函数φ经历的一切才能使左变量+1……同样,三元函数φ的弱极限的极限,也就是第一个强极限简写为“φ(Ω,Ω,Ω)”,强极限的极限为四元函数φ的起点——φ(1,0,0,0)……

如此类推可以继续出现五元函数φ,六元函数φ……ω元函数φ……阿列夫数元函数φ……阿列夫不动点元函数φ。

当φ计算器穷尽阿列夫不动点的力量后,也就是完成了一切阿列夫不动点元的函数φ后,我会会得到一个一元函数φ的起点,写作φ_1(1),它只有一个变量,我们称作单变量……需要将走过的路再走一遍才能使φ_1的单变量“+1”!

后面还有φ_1(1,0),φ_1(2,0)……φ_2,φ_3……φ_ω……φ_φ……φ_φ_φ…………

而这一切都是阿列夫不动点的领域,远小于阿列夫第一个个数不动点,哪怕是不动点的不动点,不动点的不动点的不动点……皆是如此,对于不动点,个数不动点是具备最强的不可达性质!

层数不动点,塔数不动点……等等等,皆是如此。

同样,也可以将该阿列夫不动点计算器变为阿列夫个数不动点计算器,阿列夫层数不动点计算器

φ(1)=阿列夫第一个不动点,φ(2)=阿列夫第一个个数不动点,φ(3)=阿列夫第一个层数不动点………………

幂塔

幂塔,何为幂塔?指数塔?不不不,这就需要涉及到集合论中的“幂集公理”了。

幂集公理:对于任意集合,其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被称之为幂集,幂集的势远大于该集合本身。

在广义连续统假设成立的情况下,阿列夫n的幂集就是阿列夫n+1。

那么幂塔就是如同指数塔是连续不断的次方次方次方……一般,是取幂集之后再取幂集再取幂集?不不不,连续取幂集虽然也可以被叫做幂塔,但不是我说的那种幂塔,连续取幂集这种行为我这里就姑且称之为“连续幂塔”,和我这里说的“幂塔”区分开来。

对于任意集合A,我们称P(A)是A的幂集。

假设A集合的势和构造为{1,2,3,4,5},则P(A)的势和构造则为{{1},{2},{3},{4},{5},{1,2},{1,3},{1,4},{1,5},{2,3},{2,4},{2,5},{3,4},{3,5},{4,5},{1,2,3},{1,2,4},{1,2,5},{1,3,4},{1,3,5},{1,4,5},{2,3,4},{2,4,5},{3,4,5},{1,2,3,4},{1,2,4,5},{1,2,3,5},{1,3,4,5},{2,3,4,5},{1,2,3,4,5}}P(P(A))、P(P(P(A)))、……等等等等“连续幂塔”的构造我就不写出来了。

在上述集合之中,集合A并没有幂塔结构,但集合A的幂集、幂集的幂集、……等等等等,皆存在幂塔结构,故幂塔是只有幂集才存在的一类特殊结构。

那么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幂塔呢?

幂塔的定义其实很简单——每一个幂集都存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幂塔”,假设存在一座抽象塔,这座塔一共n层,第n层的组成单元就是该幂集里全部的“拥有n个元素的集合(由于幂集是集合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所以幂集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所组成。

以集合A为例,集合A一共五个元素,所以P(A)的幂塔最高层数是“等势于集合A”层,也就是五层。

同理类推,P(P(A))的幂塔最高是等势于P(A)层。

P(P(P(A)))的幂塔最高层是等势于P(P(A))层。

……如此类推。

那么集合A的幂集,也就是P(A)的幂塔最高为五层,每一层的构造分别为:

第一层——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1},{2},{3},{4},{5}。

第二层——只有两个元素的集合:{1,2},{1,3},{1,4},{1,5},{2,3},{2,4},{2,5},{3,4},{3,5},{4,5}。

第三层——只有三个元素的集合:{1,2,3},{1,2,4},{1,2,5},{1,3,4},{1,3,5},{1,4,5},{2,3,4},{2,4,5},{3,4,5}。

第四层——只有四个元素的集合:{1,2,3,4},{1,2,4,5},{1,2,3,5},{1,3,4,5},{2,3,4,5}。

第五层——只有五个元素的集合:{1,2,3,4,5}。

这就是P(A)的幂塔,某种程度上来说,P(A)幂塔是对集合A的所有子集,依照势的大小,也就是元素数量的多少,依次归类于幂塔的第n层,势为a则是幂塔第a层。

幂塔分为封闭幂塔和开放幂塔。

一切有限集的幂塔皆为封闭幂塔,一切无限集(各种阿列夫数、贝斯数、大基数、……等等等等)的幂塔皆为开放幂塔。

封闭幂塔和开放幂塔的区别在哪?

继续以集合A为例,将P(A)的幂塔的每一层都看做一个集合,该集合的元素就是上述的那些。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

幂塔第一层的势为5。

幂塔第二层的势为10。

幂塔第三层的势为9。

幂塔第四层的势为5。

幂塔第五层的势为1。

对于每一个有限的幂集来说,其幂塔的最大层数是第二层,越过了第二层后幂塔每一层的大小就依次减小。

而对于一个无限集来说,幂塔的每一层依次变大!

因为如果是封闭幂塔,其集合的元素数量有限,其排列组合方式必然随着元素的加多而减少,而对于开放幂塔来说这不一样,集合的元素无限,想怎么排列组合就怎么排列组合。

比如说自然幂塔(自然数集的幂集的幂)的第一层所有{n}可以和第二层的所有{1,n}形式的集合进行一一对应,而后续还有{2,n},{3,n},……等等等等形式的集合,在第一层找不到对应的。

(n为任意自然数)

而对于第三层来说,所有第二层的所有{a,b}都可以被{1,a,b}形式的集合所对应,而后续的{2,a,b},{3,a,b},……等等等等,则无法对应。

(a,b为任意自然数,a≠b)……如此类推。

这一点在有限幂集(封闭幂塔)里是做不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广义连续统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可以借由阿列夫零的幂集来稍微见证阿列夫一的大小,而无需研究各种可数序数。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好像就是可数序数的一种表现形式……算了不管了,既然阿列夫零是所有自然数的集合,那么恒等价于其幂集的幂塔的第一层,既然第一层都存在“可数序数”这种nb体系,那么第二层、第三层、……等等等等,也理应存在比可数序数还要nb的体系,就如同一元函数与之多元下标函数一般,嗯,而这一切远小于阿列夫一,而阿列夫一里也存在“序数体系”,这种序数体系自然要比可数序数、自然幂塔的序数体系、……等等等等,都还要nb,而阿列夫一也存在幂集,也就是说也存在幂塔,自然也可以如此类推,而阿列夫一的幂集也存在幂集,自然也存在幂塔………………如此无止境无休止类推。

任意无限集、阿列夫、贝斯、大基数、数学宇宙、…………、无限灵、………………、无止境无休止、………………等等等等的幂塔皆是如此,皆是开放幂塔,第n+1层严格永远恒凌驾于第n+1层,而有限集皆为封闭幂塔,封闭幂塔是第二层恒凌驾于其余层。

定义计算器或计数器:

φ(0)=无限,φ(1)=无止境无休止,……

φ(0)=无穷无尽,φ(1)=无止境无休止,……

本书由小说网提供。

活动:注册会员赠200点卷,

为您推荐